
熱病一般可分為四大類︰熱昏厥(又稱熱射病)、熱衰竭、熱痙攣(又稱熱抽筋)及中暑高熱。患者初時大多會感到頭暈、口喝、頭痛、惡心、氣促。更嚴重的甚至會神智不清及有昏迷的可能性,如未能及時替患者降溫,便會有生命危險。 一般來說,兒童、長者(患心臟病,肺病,腎病等)、運動員及戶外工作人士均為熱病的高色一族。我們應緊記,當身處高溫的環境時,應維持每小時喝3至6杯含電解質的飲料來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,亦應定期於陰涼地方稍作休息。





假設在攝氏33度及濕度50%環境下,實際感覺如置身37度的高溫,加上在不通風的室內,中暑機會大增。另外,進行近年流行的高溫瑜伽時,亦應特別注意。




在濕度高的環境下,汗水不能正常揮發去帶走身體的熱,所以也有機會中暑。




體弱、肥胖、慢性病患者、睡眠不足、過度疲勞、飲用酒精或咖啡因飲料後的人士到高溫環境下也是中暑高危族。




應立即停止所有運動,到陰涼的地方休息,飲電解質飲品補充水份及電解質。




搽藥油或者可以使人稍為醒神, 但不表示可以幫助身體降溫。




他們認為將食鹽溶於水後飲用,就可以補充流失的電解質 – 鹽份。但這些或會出現濃度偏差的情況。可選擇電解質飲品補充流失水份和電解質。




如在烈日下活動,能穿着淺顏色及鬆身長袖衣服,反而可以保護身體,免受紫外線傷皮膚。




茶有利尿作用,令身體流失更多水份。




在炎夏時,水面的溫度也頗熱, 加上游泳時產生熱量,長時間處於水中也有機會中暑。




防曬用品或者有阻擋紫外綫的功能,但不能幫助身體散熱。




